[聚合文章] 优秀的程序员都是不用 IDE 的

程序员 2017-12-17 58 阅读

这几年,在北上广闯来闯去,原本内向型人格的我,做事风格也逐渐变得风风火火,在高强度快节奏下像个工作机器,不带一丝情感绝对执行工作计划。

无论是 BAT 这样的大公司,还是一些小的初创公司,这两圈子的码农几乎个个都能独当一面,久而久之,我认识了太多优秀的码农,然后,我发现一个残酷的共同点——

他们都不用 IDE。

工资不高吗?最低的月薪都有10K+,还有公司期权和股票。

技术不行吗?前后端样样精通,整个一多面手。

我问过其中一个:我看你整天用记事本编程很累啊,你想用 IDE 吗?

他说:废话,肯定想啊。

我问:那为什么不买个 IDE 呢?JetBrains 家的也不贵啊。

他叹气:不,太忙。

他意味深长道:优秀的程序员都是不用 IDE 的。

跟我聊天的这个人,本身就是个大神,大学里两年修完了四年CS的学分,连老师都感到惊叹。入职后,在工作之余,他还独立开发了几个App,收入也很可观。

他先前去美国读研,在美国工作了几年,回国后,并没有拿家里的钱,拿着在美国工作存下的积蓄,自己跑到北京创业。

最开始半年,几乎把钱赔光了,死咬着牙不跟家里说,又死要面子不肯跟朋友借,他拿信用卡贷款,终于在又一个半年后,转亏为盈。

他还从来没有放弃过抢包邮的格子衫和拖鞋。

这样的码农,生产力软件大概就是随便买。


我还认识一个后端。

他是那种即使用记事本写代码都能你记忆深刻的人,浑身散发着程序员的气质,这几年来,他们公司的后端、SSO、各种大小型的子系统,都是他一个人写出来的。

IT 这个圈子,大多数人都苦苦挣扎,像他这个程度的,基本上出场就是全身奢侈品,自带大神属性,压根不像传统意义上所谓的“码农”。

然而这个人却是圈子里的一股清流。

他最大的爱好便是用记事本和 Vim 写代码,上线项目,活得像是几个世纪前穿越而来的人。

程序员这个行业,只有走到金字塔塔尖才可以任性,他也一样,在圈子里有时候身不由己,会在奇葩产品经理的要求写一些脑残功能。

同为 IT 人,在面对市场仍是庸俗当道的大环境时,绝大多数人都被迫无奈,根据自己的语言买一些类似于 PyCharm、PHPStorm、Visual Studio、RubyMine 这样的 IDE,久而久之,人都会变得浮躁。

他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。

我问他:你到底怎么保持一颗平常心的,别人都用 IDE 来写代码,你怎么能接着活得如此潇洒自在的用记事本和 Vim 写,不会干扰到你的内心?

他笑,说:你小时候没写过作文啊?尤其是学校组织的那种征文?

我立刻懂了。

即便是不喜欢的东西,也可以用专业态度去应对,在适度妥协的同时,依旧保持自己本真的创作。

就好比在公司写代码时,我们都有几套 IDE 去对付,保证自己不被 HR、老板训斥后,依旧会在自己的天地里用记事本和 Vim 来写。

这种本真,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,尤其是在出社会后,看尽繁华世界依旧不骄不躁,分得清妥协和执着的度,是非常难得的。

他在写完那些代码后,依然在默默更新自己的App,实在令人钦佩。

像他这样仿佛活成仙的程序员,对于 IDE,肯定不会有着庸俗的期待,他知道他会遇见怎样的 IDE,所以,他不着急。


我希望你明白,程序员的价值从来都是由记事本体现,而非由 IDE 体现。

上周跟一个 HR 朋友出去吃饭,他说他招来的一些刚入门的程序员,总会认为程序员没必要用记事本写代码,而应该多花些时间去配置一个合适和顺手的 IDE。

他跟我说,「可你不一样,你会一直提醒我,要我远离舒适区,要我不能安于现状,要我有危机意识,你好像特别看重用记事本写代码。」

人都是需要独立的。

仍是要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。

仍是要时时刻刻对美好满怀期待,对未来充满渴望,对经典心怀敬畏。

要记住啊,知世故而不世故,处江湖而远江湖,才是最善良的成熟。

注: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,旨在为开发者提供分享、交流的平台。如有涉及文章版权等事宜,请你联系站长进行处理。